新闻资讯

订单已排到2029年!

时间:2025-10-23 11:01:59 浏览:16

订单饱满,排期已至2028年底,部分甚至排到了2029年。”中国船舶近日披露的这组数据,是中国造船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当下,中国造船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,成为全球造船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。

订单“狂飙”:全球市场的首选

作为造船大国,中国船企的订单量持续攀升。在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的一家造船企业里,一座即将运往总装基地的船体分段正被装上半潜船,这忙碌的场景正是中国造船业订单火爆的缩影。

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极具说服力。截至2025年6月底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球新船订单的64.2%都被中国造船业收入囊中,较“十三五”期间大幅提高了15.1个百分点。自2009年起,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已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一。

即便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,针对中国船只征收所谓的港口“服务费”,试图打压中国造船业,但各类订单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国造船厂。最近,新西兰政府果断取消了韩企项目,将两艘大型渡轮的订单交给了中国船企。这一“弃韩选中”的决策,无疑是对中国造船实力的直接肯定。

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是衡量造船业实力的三大关键指标。2025年前三季度,中国在这三大指标上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。以载重吨计算,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.8%、67.3%和65.2%,中国造船业的强大实力可见一斑。

实力密码:技术、绿色与产业链的全面突破

自主创新:攻克高端船型技术壁垒

曾几何时,大型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船、超大型邮轮等高端船型的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牢牢垄断,中国造船业只能在低端市场艰难求生。然而,如今这场技术突围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。中国成功集齐了造船业“皇冠上的明珠”——航空母舰、大型邮轮、大型LNG运输船,实现了从低端向高端的华丽转身。

随着加速向高端化迈进,中国造船业这个“全能选手”的实力与日俱增。今年,中国造船业有望挑战韩国在2011年创下的541亿美元出口纪录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,中国船舶出口金额超过401亿美元,同比增长21.4%,全年超越2024年的433.8亿美元已毫无悬念。

绿色转型:精准把握全球减排机遇

国际海事组织提出力争全球航运业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,这使得绿色船舶成为市场的新宠。而中国早已未雨绸缪,提前布局绿色船舶领域。2024年,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8.5%,并且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。在全球航运业向“净零排放”转型的浪潮中,中国造船业精准把握机遇,走在了世界前列。


产业链韧性:构筑无可替代的竞争壁垒

船舶制造涉及上百万个零部件,产业链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竞争力。新西兰政府选择中国船企,正是看中了中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。如今,中国造船业已形成了覆盖原材料、核心部件到总装的完整体系。

LNG船的产业版图为例,135家相关配套企业分布在10个省份,其中上海、江苏两地就占了117家,形成了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。从船用止裂钢到智能航行系统,从大型主机到精密仪器,国产化替代正在全面推进。这种产业链韧性不仅带来了成本优势,更保障了交付的稳定性。在全球产能紧张的背景下,中国船厂总能按时交付,赢得了全球船东的广泛青睐。

产业链的辐射效应同样显著。数据显示,邮轮建造端1元投资能带动14元的产业链产出,仅国产大型邮轮项目就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。这种“建一艘船、兴一个链”的效应,让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形成了完整的闭环。


迈向强国:开启“中国船奇”新航程


从欧洲到日韩,再到如今的中国,世界造船中心的每一次转移,都见证了产业竞争力的迭代升级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,中国造船业能够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,不仅是订单数量的胜利,更是技术、绿色与产业链的全面胜出。

当一艘艘“中国造”船舶驶向全球,中国正从造船大国加速迈向造船强国。“中国船奇”的新航程已然开启,未来,中国造船业必将在全球舞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
资讯文案来源@货代头条